小升初奧數常用思考方法
奧林匹克數學競賽或數學奧林匹克競賽,簡稱奧數。1934年和1935年,蘇聯開始在列寧格勒和莫斯科舉辦中學數學競賽,并冠以數學奧林匹克的名稱,1959年在布加勒斯特舉辦第一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。
今天學習啦小編就將與大家分享:小升初奧數常用的思考方法;具體內容如下,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!
小升初奧數常用思考方法詳解:
一、從思考角度上:
可以分為正面思考、反面思考、極值思考、整體思考、有序思考和模糊思考六大類。
二、學習的工具和策略:
可以分為:線段圖、距形圖、韋恩圖、枝形圖、對陣圖、列表法以及連線法
三、思考的技巧:
可以分為假設法、歸納法、構造法、配對法、對應法、反證法、還原法、化歸法、代數法、演算法、擴縮法、代元法、消去法、 排除法、染色法、方程法和附值法。
四、總結:
把奧數中所有的方法與技巧總結了八個字:假設,轉化,方法,規律。
1、直觀畫圖法:解奧數題時,如果能合理的、科學的、巧妙的借助點、線、面、圖、表將奧數問題直觀形象的展示出來,將抽象的數量關系形象化,可使同學們容易搞清數量關系,溝通“已知”與“未知”的聯系,抓住問題的本質,迅速解題。
2、倒推法:從題目所述的最后結果出發,利用已知條件一步一步向前倒推,直到題目中問題得到解決。
3、枚舉法:奧數題中常常出現一些數量關系非常特殊的題目,用普通的方法很難列式解答,有時根本列不出相應的算式來。我們可以用枚舉法,根據題目的要求,一一列舉基本符合要求的數據,然后從中挑選出符合要求的答案。
4、正難則反:有些數學問題如果你從條件正面出發考慮有困難,那么你可以改變思考的方向,從結果或問題的反面出發來考慮問題,使問題得到解決。
5、巧妙轉化:在解奧數題時,經常要提醒自己,遇到的新問題能否轉化成舊問題解決,化新為舊,透過表面,抓住問題的實質,將問題轉化成自己熟悉的問題去解答。轉化的類型有條件轉化、問題轉化、關系轉化、圖形轉化等。
整體把握:有些奧數題,如果從細節上考慮,很繁雜,也沒有必要,如果能從整體上把握,宏觀上考慮,通過研究問題的整體形式、整體結構、局部與整體的內在聯系,“只見森林,不見樹木”,來求得問題的解決。
其實不管學什么都是一樣,學習奧數不光要有好的思路和快捷的方法,還要有一定的熟練度。所謂的熟練度,就是指平時的練習量。任何一種方法的掌握,都與平常的練習密不可分。
1、自己注意對知識點進行劃分,每個知識點大概包含幾種題型,一般用什么方法解決,一定要心里有數。基本上每種題型都有固定的方法和套路來解決,一定要熟悉。
2、平時對題目有一定的積累,遇到一些好題或者巧妙的方法,注意記錄。
3、經常會碰到一些不熟悉的題目,要注意聯想,這種題型我是否見過?跟我遇到過的哪種題型比較相似?不一樣的外表下是否隱藏著相似的內容?嘗試著用現有的方法去解決。”
小升初奧數題與解析:
1、三個村修路,甲乙丙三村路程比是8:7:5,丙沒參加,拿出1350元,
甲派出60人,乙派出40人,問甲乙各分得多少
5份路程1350元,1份路程270元
人數比:
甲:乙=60:40=3:2
路程8:7:5共20份。
甲修20x3/5=12份,多修12-8=4份 應得270x4=1080元
乙修20x2/5=8份, 多修8-7=1份 應得1x270=270元
2、共有4人進行跳遠、百米、鉛球、跳高四項比賽(每人四項均參加),規定每個單項第一名記5分,單項第二名記3分,單項第三名記2分,單項第四名記1分,每一單項比賽中四人得分互不相同。總分第一名共獲得17分,其中跳高得分低于其他項得分。總分第三名共獲得11分,其中跳高得分高于其他項得分。總分第二名的鉛球這項的得分是( )。(請寫出分析過程)
解析:
17=5+5+5+2, 11=1+2+3+5=2+2+2+5, 如果取1+2+3+5的話,就還剩3個3和2個2及3個1,取最大的3個3和1個2就等于11,第二名的分數不可能與第三名相同,所以1+2+3+5的答案排除,就只有取2+2+2+5的答案,最后還剩4個3和4個1,取其中最大值有4個3為12,大于11,所以第二名的鉛球得分是3;
如果平面上共有n個點(n是不小于3的整數),其中任意三點不在同一條直線上,連接任意兩點畫線段,可以畫幾條? n+{[(n-3)×n]÷2}
3、兩人從兩地相向而行,甲每分鐘52米,乙每分鐘70,在A點相遇;如果甲先走4分鐘,然后甲速度仍為每分鐘52米,乙的速度變為每分鐘90米,恰好還在A點相遇,問兩地相距多遠?
分析:
如果甲先走4分鐘,他后來時間沒有變,仍然還是在A點相遇,說明乙兩種情況下和甲相遇也是相差4分鐘,即乙以每分鐘70米和每分鐘90米的速度行完同樣路程相差4分鐘。那么這個問題可以看作一個盈虧問題,則有90*4/(90-70)=18,說明甲每分鐘52米,乙每分鐘70米,則18分鐘行完全程,所以全程應為
(52+70)*18=2196(米)。